“塔吉克的好騎手?沒錯。我的馬術比醫術更出名。”
  79歲的中國高原醫學的學術帶頭人吳天一院士嗓音鏗鏘,透著高原人特有的敞亮。他登山之矯健、肌肉之結實,讓孫兒輩的記者愧得臉紅。“我這身板,是半個世紀在馬背上練出來的。”吳天一說。
  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望著曲曲彎彎攀山越嶺的“天路”,吳天一笑了。
  2001年,吳天一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恰逢青藏鐵路開建。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施工條件最艱巨的鐵路項目。每年有數萬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業。
  “高寒缺氧對鐵路建設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我知道,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吳天一說。隨後,他擔任了鐵道部青藏鐵路一期建設的高原醫學顧問和二期建設的高原生理研究組組長。
  吳天一將自己數十年高原醫學研究成果運用於救治青藏鐵路建設者的高原疾病上。在他的指導下,青藏鐵路建起23個供氧站、25個高壓艙站。大到氧艙建設,小到員工起夜,吳天一事無巨細都關心著。“別小看晚上起夜,很多人就倒在這‘一泡尿’上。一旦感冒引發高原肺水腫就嚴重了。在我的建議下,帶暖氣的衛生車晚上與住宿室對接,供建設者上廁所,也防止環境污染。”吳天一說。
  5年間,14萬餘名築路員工無一人因急性高山病死亡,被譽為“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跡”。人們稱贊吳天一是14萬“天路大軍”的“保護神”。
  “我是一個粉身碎骨的人。”吳天一語出驚人但實事求是。50多年的高原科研工作中,他大部分時間是在馬背上,在高山、冰川、草地間的調研、義診中度過的。儘管馬術精湛,但道路崎嶇,險象環生。多次車禍,造成吳天一肩胛骨、髕骨、肋骨等14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左四根肋骨骨折,其中一根肋骨差一點戳入心臟。
  半個世紀以來,吳天一扎根高原,沒有離開。1937年,吳天一齣生在新疆伊犁一個塔吉克族知識分子家庭。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醫科大學。兩件事,註定吳天一守望高原一輩子。
  1958年夫婦倆響應黨中央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青海。當時,不少知識青年來到青南地區開墾。由於缺乏高原病防治措施,他們有的倒下並長眠在高原,有的無奈返鄉。另一件是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部隊發生了大量急性高山病,不少人沿途倒斃。
  當時的情景深深震撼了吳天一。他意識到:防治高原性疾病將是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吳天一開始了幾十年如一日的高原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
  穿上白大褂,背起醫葯箱,走進牧民帳篷……79歲的吳天一,依舊在雪域高原延伸著他義診的腳印。(新華社)  (原標題:“馬背院士”吳天一:守望高原一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vde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